厦门大学王洪才教授来我院讲座
发布时间: 2016-01-06 浏览次数: 655

 厦门大学王洪才教授来我院讲座

    应张意忠教授的邀请,1月6日上午九点王洪才教授莅临我院为全体师生带来一次充满智慧、风趣幽默的教育学“思想探险”。讲座由丁永为副院长主持。丁永为首先对王洪才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然后介绍了王洪才教授的学术成就。王洪才教授是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在教育科学出版社等权威机构出版专著十余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是国内从事现代大学制度与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颇具影响力的知名学者。

    王洪才教授讲座的主题是对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反思。讲座紧紧围绕“教育学是否有独立的研究方法”、“教育研究中主导方法之争”等十大热点、重点问题依次展开。关于教育研究中的思辨与实证之争,王洪才教授的观点发人深省。在王洪才教授看来,两者之间并不截然对立,相反,思辨研究需要实证以精细化、具体化,实证研究需要思辨以提出假设、严密推理,两者相辅相成,不该厚此薄彼。当前教育研究,应提倡多种方法,如人种志、质性研究、行动研究、批判研究、实证研究、思辨研究等等,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教育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问题如教育与人性关系等离开思辨方法,就难以深入下去,而另一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则离不开行动的、质性的方法。王洪才教授在尝试回答每个问题之时,旁征博引,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可谓信手拈来,表现出了深厚的理论学养。王洪才教授还对在座的师生提出了做教育研究的建议,那就是,要在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去建构和凝练教育学话语,从哲学上看,就是要做到学术与生活的相互照应,学者若离开生活去寻找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

    在讲座的最后,王洪才教授与我院师生进行了互动,王教授机智而友好地回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如“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定性研究的概念区别”、“思辨研究的污名化”、“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差异”等,讲座在热烈、持久的掌声中结束。(丁永为供稿,丁永为摄影,周立群编辑)

 
教育研究院
2016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