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闻婧,女,江西南昌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公派留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
一、主要研究方向:
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
二、主讲课程:
本科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外教育史、教学技能训练、中外母语教育案例研究、创新创业基础
研究生:专业英语、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前沿、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研究
三、学术专著:
《教师的操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
《优秀教师的教学秘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
《书院课程与教学论》(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
四、发表论文:
2023年
1、《教学述评:内涵、意义及路径》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2023/3(CSSCI)
2、《从字面意思到深层结构:教师知识视域下“新课标”如何进入课堂》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23/18(CSSCI)
3、《阅读策略评价:小学阅读学业质量评价的新取向》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2023/10(CSSCI)
4、《从标准到课堂:小学阅读教学科学化探析》发表于《课程·教材·教法》2023/12(CSSCI)
2022年
1、《教师专业精神与课程改革的推进》发表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6(CSSCI)
2021年
1、《研究问题的表达之道——基于417份中小学教师课题申报书的分析》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21/4(CSSCI)(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6期全文转载)
2、《可持续学习:危机时期的课程重心》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2021/7(CSSCI)
3、《学位论文选题的内在视角——以教育学为例》发表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CSSCI)
2020年
《从静态到动态:师范生教学法知识的转型》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20/5(CSSCI)
2019年
1、《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字化阅读素养》发表于《课程·教材·教法》2019/01(CSSCI)
2、《“君子不器”的课程论阐释及传承延续》发表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CSSCI)
3、《“思无邪”与孔子课程思想的特征》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2019/9(CSSCI)
2018年
《中国学生的阅读素养弱在哪里——基于PISA2015测试结果的分析》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18/10(CSSCI)(人大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
《论书院课程整合的基本范式及当代启示》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2018/9(CSSCI)
《什么样的教学可以面向每个学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实验小学阅读教学的启示》发表于《基础教育》2018/6(核心)
《如何为学生设计学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小学读写项目的启示》发表于《当代教育科学》2018/9(核心)
2017年
《论教师的教学情境感》发表于《教师教育研究》2017/3(CSSCI)
《教师的自我意识与课程理解的辩证关系》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2017/7(CSSCI)
《论教学结构的解释性存在》发表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CSSCI)
《教学需要与教师发展的根源》发表于《当代教育科学》2017/1(核心)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体验逻辑》发表于《基础教育》2017/1(核心)
《论教师的善喻》发表于《教育科学研究》2017/4(核心)
2016年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科属性建设》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2016/4(CSSCI)
《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16/4(CSSCI)
《论教师的教学交往素养》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16/18(CSSCI)
《论学习的责任》发表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核心)
2015年
《重建教师的负面教学经验》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15/2(CSSCI)
《论教师的课堂学习力》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15/15.16(CSSCI)(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学》2016年第1期全文转载)
《先秦儒家课程思想孕育的教师评价意识》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2015/2(CSSCI)
《教师的专业意识及其产生机制》发表于《当代教育科学》2015/3(核心)
《从制度文本走向现象文本——教学内容的经验价值与语意重建》发表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核心)
《论教学经验的改造》发表于《教育科学研究》2015/9(核心)
《危机与重建:探寻教师存在的教育意义》发表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核心)
《自得与完整——儒家官学课程思想及现实意义》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核心)
2014年
《论教学转化的三种类型》发表于《课程·教材·教法》2014/9(CSSCI)
《论教师的“操心”》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14/20(CSSCI)
《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形态及其意义》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2014/11(CSSCI)
《自新与超越——儒家书院课程思想及现实意义》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2014/4(CSSCI)(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自觉与自由——儒家私学课程思想及现实意义》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CSSCI)
《平衡冲突与教师发展的机制》发表于《教育科学研究》2014/6(核心)
《忧患:教师专业意识的起源》发表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核心)
2010—2013年
1、《论教师的研究意识》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2010/12(CSSCI)
2、《教师作为知识的转化者》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10/24(CSSCI)(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
3、《论初任教师的教学理解》发表于《课程·教材·教法》2011/6(CSSCI)
4、《教学方法即教师》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11/8(CSSCI)
5、《论教师的工作限度》发表于《教师教育研究》2012/4(CSSCI)
6、《白鹿洞书院“道——化”课程思想探析》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2011/8(CSSCI)(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7、《论成熟教师的课程选择》发表于《教育科学研究》2011/6(核心)
8、《论教师信念的危机及其超越》发表于《教育探索》2011/2(核心)
9、《从课堂话语看教师的教学关注》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2011/6(核心)
10、《学科结构与教师的教学推理》发表于《当代教育科学》2011/7(核心)(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学》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
11、《论基于教师改变的校本教研》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核心)
12、《冲突与发展:有关校本研究的文化分析》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核心)
1999—2009年
在《教育学术月刊》《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核心期刊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江西教育》等一般期刊共发表论文50余篇。
五、研究课题:
(一)在研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素养导向的作业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BHA220145。
(二)结题
1、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学程设计研究”,2016-2018,已结题,鉴定等级良好。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存在论视域下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意识研究”,2014-2016,已结题。
3、主持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新中国70年江西省中小学卓越教师的精神史研究”,2019-2022,已结题。
4、主持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社会文化理论视域下的中小学教师话语能力提升研究”,2018-2021,已结题,鉴定等级优秀。
5、主持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儒家实践智慧的教育学阐释与创造”,2015-2017,已结题,鉴定等级良好。
6、主持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整合研究”,2017-2018,已结题。
7、主持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教育制度向现代教育制度转型的教育现象学研究”,2015-2016,已结题。
8、主持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古代书院课程中的文化自觉意识研究”,2017-2019,已结题。
9、主持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ICI专业学习模式研究”,2017-2020,已结题。
10、主持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培养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改革研究”,2007-2009,已结题。
六、获奖情况:
1、第七届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20,独立)
2、第十六批江西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排名第四)
3、2022年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七、咨询报告:
1、撰写的“我国传统书院课程整合的基本范式” 研究咨询报告,提交教育部并被教育部教材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