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硕士生导师:杨南昌教授
发布时间: 2024-10-08 浏览次数: 140

杨南昌个人简历

一、基本情况

杨南昌,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江西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理事,首届江西省教育数字化专家委员会成员,江西师大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深度学习、数字技术赋能的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等。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教育学)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已出版专译著3部,参撰(译)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地方高校正高组二等奖、江西省首届移动教学大赛特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江西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和省教学成果等多项奖励。

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基础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育

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课程与教学论(学博)、学校课程与教学(专博)

奖励奖项

1.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地方高校正高组二等奖2022

2. 第二届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和教学活动创新专项奖2022

3. 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独立

4. 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1,1/5

5. 江西省教学成果(基础教育)一等奖,3/5,2023

6. 江西省第十五批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2/5

7. 江西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11,独立

8. 江西省首届移动教学大赛特等奖2018独立

9. 江西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1/5

10. 江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二等奖,2011,2/3

课程教学

1. 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2020

2. 国家一流专业(小学教育)负责人(2021)

3. 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2021)负责人

4.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负责人

5. 省高校育人共享计划课程(2021)负责人

四、科研成果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2024年度一般项目,“GenAI赋能新质人才培养的生成式学习设计研究”(课题批准号:BCA240057),2024,在研

2. 国家社科(教育学)2018年度一般课题“面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深度学习设计研究”(课题批准号:BCA180093)结题

3.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学习科学视域下教学设计理论的整合创新研究(13YJC880095)结题

代表性著作

1. 课堂深度学习设计—面向核心素养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

2. 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 心智的构建: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师大出版社.2012

4. 参撰《教育设计研究:理论与案例》,撰写案例2《课堂互动教学中的有效参与结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

5. Using the Spiral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to Design Group Work: A Case Study of Educational Design Research in Shanghai. In Plomp & Nieveen(Eds). Educational Design Research: Introduction and Illustrative Cases .SLO,Enschede, The Netherlands,2013.9, ISBN:978 90 329 2335 8.  http://international.slo.nl/edr

6. 参撰:《学习科学的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三)代表性CSSCI/SSCI论文

1. 杨南昌,覃稔,梁慧芳,刘晓艳. 深度学习促发素养生成的过程机制与实现路径.开放教育研究,202430(5).

2. 智能时代深度学习教学法的核心要义与行动框架.电化教育研究,2024(5)(CSSCI) 

3. Digital resilience and technological stress in adolescents: A mixed-methods study of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s.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2024)SSCI 教育学2Top. March 2024

4. Digital resilience in Chinese adolescents: a portrayal of the current condi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rontier in Psychiatry SSCI,3区),February 2024

5. 高质量教学的内在驱力:教师线上教学的自我价值感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23(07).

6. “脚手架”如何变成了“绊脚石”——小学数学图示障碍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21.07

7. 技术使能的深度学习:一种理想的学习样态及其效能机制.电化教育研究,2020(9)

8. 基于视频论文创作的深度学习——BYOD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应用探究.电化教育研究, 2018(12)

9. 学习科学融合视域下教学设计理论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电化教育研究, 2016(11)

10. 面向教师学习:数字时代教学参考书的功能转变与编制创新.电化教育研究,2016(10)

11. 具身学习设计:教学设计研究新取向.电化教育研究,2014(7)

12. 设计有效的课堂参与结构.电化教育研究,2013(2)

13. 创建可用的教学设计理论:走出教学设计研究的现实困境.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人大复印资料》(W-G1)2012年第3期转载。

14. 学习科学主流发展的分析及其启示——基于美国《学习科学杂志》(1991-2009)19年内容分析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2,2

15. 学习科学新近十年:进展、反思与实践革新——访国际学习科学知名学者基思·索耶教授. 开放教育研究, 2015(4)

16. 学习科学的方法论创新与研究方法综述.开放教育研究,2011(6):20-29

17. 学习活动系统中的互动分析——来自学习科学的观点.全球教育展望,2010,1

18. 学习环境的社会结构设计,远程教育杂志,2010(2)

19. 多理论视角中的设计研究:模式与范式.开放教育研究,2009(3)

20.  面向课堂情境的设计研究实践框架,中国电化教育,2009(1)

21. 学习者中心的技术设计:理念、方法与案例.远程教育杂志,2008,(6)

22. 设计研究的过程模式分析:一种整合的视角. 中国电化教育,2008,11

23. 设计研究”的历史追溯与研究进展述评.现代教育技术,2008,5

24. 基于设计的研究:正在兴起的学习研究新范式.中国电化教育,2007(5)

25. 走向统合的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06(4)

26. SECI:一种教师知识创新与专业发展的模型,中国电化教育,2005(10)

27. 文化研究视域中的教学设计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6(4)

五、社会兼职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理事

3. 首届江西省教育数字化专家委员会成员

4. 江西省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联系方式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 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教育研究院,

E-Mailsouth1002@163.com